重慶市武隆區(qū)車盤山,地處渝東南地區(qū),海拔
1400 米,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西電東送的大動脈 ±800 千伏復奉線、錦蘇線在此穿梭而過。每年冬季,零下十幾度的持續(xù)低溫,是國家電網紅巖(檢修)共產黨員服務隊面臨的最大考驗。
凌晨 5 點,駐守在這里快一周的隊員丁順杰搓著凍僵的雙手,開始整理今天巡視線路所需的工器具,這是他巡線守塔前的常規(guī)工作。
推開門,迎面而來的冷風不禁讓他打了一個寒顫。緊了緊安全帽,他望向遠方,那是他和隊友今天要奔赴的目的地——特高壓線路上幾基覆冰風險最大的鐵塔。
天還未亮,皚皚白雪把大地覆蓋,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昨晚的一夜風雪,讓隊員們都心生擔憂:“山頂這幾基鐵塔是否覆冰加重?”想到這里,他們哪還顧得上無路可尋,打著電筒便于黑沉的寒冬里出發(fā)了。
丁順杰經驗豐富,他一邊率隊前行一邊悉聲叮囑隊員:“這里很滑,小心點,不要踩到凍土上,找雪厚的地方下腳?!钡幢氵@樣,也還是麻煩不斷。崎嶇的山間小道上,濕冷的山風夾雜著掀起的雪花不停歇地灌注在他們的領口里;不小心碰到的樹枝,將雪“嘩嘩”地掉在他們的身上和脖子里;被積雪掩蓋的荊棘,則在暗處橫生枝角勾掛他們的褲腿。
艱難跋涉 1 小時后,終于到達鐵塔下。隊員們滿身覆雪又滿頭大汗,但他們立刻便投入巡視工作。“接地線正常,絕緣子串正常,導線有覆冰,等會去模擬導線那兒測量一下覆冰厚度?!倍№樈苁炀毜夭僮髦鴥x器,提醒著同伴:“早上的溫度最低,測量的數據最為關鍵,我們必須在 7 點前將觀冰點的數據報送上去,為下一步的防冰措施制定提供準確的信息?!?/p>
待測量結束,丁順杰撥通了隊友文茂強的電話。文茂強他們前一天就出發(fā)了,前往 500 千伏張隆線處觀測融冰情況。距此時已經過去快一天的時間,丁順杰擔心著隊員們的安全。
“足足有 15 個小時,我們都在原地待命?!蔽拿瘡娀貞浀?。線路上的冰棱凍在原處不肯挪動,升溫融冰的進展不大順利。觀冰點沒有暖氣,也沒有火爐,文茂強的鼻頭凍得通紅,他反復拿起望遠鏡又放下,線路上的狀況讓他無暇放松。
當冰塊從線路上跌落的聲音傳來時,壓在他們心頭的“冰塊”也開始融化。“線路覆冰融掉了,導線回復到安全狀態(tài)?!蔽拿瘡娫陔娫掃@端,大聲地向丁順杰說著好消息。
回到駐地,丁順杰和文茂強早已疲憊,但他們合計了當天的情況后,又決定去往另一處監(jiān)測。“山上的這幾基鐵塔我們要盯緊,他們可不能出問題,最好是今天能都去走一遍?!倍№樈苓呎f邊背起了工器具,而文茂強已經搶先一步拉開了房門。
2020 年 5 月,紅巖(檢修)服務隊接到 ±800
千伏祁韶線路緊急“消缺”任務。這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起于甘肅,止于湖南,跨越渝東北片區(qū)雞心嶺無人區(qū)。那里地處陜渝鄂三省交界,高山巍峨,地勢險峻,氣溫多變,蟲蛇橫行。
為保障任務順利完成,服務隊迅速集結,肩挑背扛起六七十斤的設備和物資,毅然向無人區(qū)挺進。前方等待他們的是藏沒在草叢中的毒蛇,是每日數個小時的攀爬,是晝夜高達 20 多度的溫差,是更換每片
60 斤重絕緣子的首次挑戰(zhàn),是 15 天野外無人區(qū)的連續(xù)鏖戰(zhàn)。
在雞心嶺這片人跡罕見的野外,草木植被展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面對滿是鋸齒和尖刺的荊棘,面對雜草叢生的野地,隊員張明一馬當先,向身后其他同志們吆喝著:“我來探路吧,跟緊我嘍!”說罷,腳步便踏上前行的道路。
張明麻利地砍斷橫在路上的枝椏,撥散成團飛舞的蟲群,不一會兒,手腕和臉頰上就出現了叮咬的印記。但他要做的不止于此,排除灌木中的危險物——蛇 , 更需要他全神貫注,因為有些蛇的毒性可能立即致人死亡?!按蠹腋o我的腳步,注意兩側草叢?!睆埫餍⌒牡赜玫巧秸惹脫糁鴰r石、草叢、樹根等蛇類可能藏身的地方,謹慎提防被驚擾的蛇突然躥出。
看著張明奮不顧身地披荊斬棘,年輕隊員晁明智也主動從隊友手中提過最重的設備扛在肩上,“累了吧,這箱東西我來拿吧,我勁大?!彪u心嶺多數地方沒有道路,不通車輛,人力負重成了唯一的方式,到最遠的鐵塔單程就需要步行 6 個小時。晁明智一路沒喊一聲苦,待到小憩休息時,隊友才發(fā)現他脫下的外
套里已經濕透,腳下的膠鞋被碎石磨到開裂。
“記得剛加入服務隊時,我問隊長胡應華,這身橘色的隊服有什么不一樣?他給我指了指百米高處導線上正在作業(yè)的隊員田貴陽,又指了指隊服背后的一行字。盡管胡隊長沒說一句話,但我馬上就懂了?!标嗣髦且贿吇貞浿?,一邊推開隊友伸來想接過設備的手,向著密林深處走去。
“有困難,我先上,這是我們隊伍的一貫作風?!焙鷳A看著隊員們,自信滿滿地說道。正因為有這樣的氣概,歷時 15 天,紅巖(檢修)服務隊圓滿完成了區(qū)段內祁韶線絕緣子更換及 103 項“消缺”任務。
“有困難,我先上!”這句話絕不單指體力上的付出,它也在腦力上錘煉著服務隊的信念,檢驗著服務隊守護重慶骨干電網安全運行的能力。
作為公司勞模工作室的領軍人,胡應華帶領隊員改造發(fā)明,解決了不少問題。他常說,不管是線路搶險,還是創(chuàng)新工作,都是我們服務隊的陣地。有困難,我們就真刀實槍地把它拼下來。
隊員羅樂已經把自個兒“泡”在辦公室?guī)讉€晝夜了。她發(fā)現,用無人機巡檢特超高壓電網時,總是存在不少的缺陷誤報,導致巡視常常需要復測。如何降低缺陷誤報率這個難點始終困擾著她,同事們都勸她慢慢來,創(chuàng)新改進的事不急于這一朝一夕,但羅樂總說,還想再琢磨琢磨。
身為檢修公司唯一的女“機長”,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闖難關”了。從放棄團隊對女性的呵護,開始攀爬電桿開始,她早早離開父母營造的安樂鄉(xiāng),于無人可及的高空之上鳥瞰這片土地。前輩們讓她擁有攻堅困難的勇氣和動力,工作室讓她充分了解“QC”活動、創(chuàng)新課題……服務隊給予了她茁壯成長的土壤。
經過反復研究,她決定在程序上提升正確率。但無人機的程序編譯和機器操作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要從這方面改進意味著需要重新學習一門知識。她尋訪老師,查找資料,在工作之余投入精力學習新的程序語言,了解工作原理,摸索著前進。程序語言的學習、編譯和校正非一日之功,深夜的辦公室里常常能看到她躬身探索的背影,白日的巡檢現場她又一遍遍試驗、校正。
在她的帶動下,創(chuàng)新團隊的其他成員也踴躍參與其中,編譯、試驗、校正,反復循環(huán)。2019 年 10 月,經過連續(xù) 3 個月不停歇的測試,他們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將無人機拍攝的圖片正確命名、精準分類,對照缺陷情況合理篩選,使無人機巡檢的缺陷誤報率大幅降低。
如今,改進后的無人機飛翔在重慶骨干電網的高空之上,俯瞰著輸送電能的主動脈。近 3 年來,胡應華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獲得專利授權 69 項,其中發(fā)明專利 7 項,獲省部級以上創(chuàng)新成果獎 40 余項。
現今,重慶骨干電網涵蓋 3 條±800 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59 條 500 千伏超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為華東地區(qū)和重慶各地穩(wěn)定高效的輸送著綠色能源,其中僅±800 千伏復奉線每年向上海輸送的清潔電能就約占了上海高峰期負荷的四分之一。為保障其運行穩(wěn)定,春去秋來,夏盡冬至,服務隊在護航重慶骨干電網的征途上從來沒有放慢腳步,從領頭人到年輕隊員,紅巖精神在他們中間一代代傳承。他們用腳步走出電力工人紅色的長征路,讓“有困難,我先上”的
口號跨過江河,越過高山,穿過密林,鉆進每一個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