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來襲!送你公眾號深度運營工具——標簽管理
福利來襲!送你公眾號深度運營工具——標簽管理
不管你是運營老手還是新手,一個專業(yè)的公眾號運營工具都必不可少!如果僅僅依靠默認的公眾號后臺操作,這個運營效率就太低了,基本上想要認真做好一個公眾號,準備好一個運營工具是大家都默認的流程。比如說人人秀公眾號助手產(chǎn)品,支持多元化運營功能,比如說這個標簽管理,可以自定義配置自己的標簽組合,讓運營工作更加有條不紊。
標簽管理是一個輔助型功能,讓日常的微信運營能夠更加精準化營銷,實現(xiàn)有效互動,還可以設置自己的粉絲模型,方便日常的粉絲管理工作。下面就是人人秀公眾號助手標簽管理功能的介紹,有興趣的話,就一起來簡單了解下吧。
人人秀公眾號助手——標簽管理
一、人人秀公眾號助手:標簽管理-功能介紹
標簽管理是輔助對客戶的公眾號粉絲進行手動打標簽的產(chǎn)品,幫助客戶在日常維護中定義自己的粉絲模型,把冷冰冰的微信號變?yōu)橛懈鞣N標簽的“人”,方便對各種標簽下的粉絲進行精準互動和營銷。
二、人人秀公眾號助手:標簽管理-服務優(yōu)勢
自定義標簽
標簽名稱完全自定義,支持新增、搜索、刪除,方便客戶靈活的配置自己的標簽組合。
粉絲數(shù)顯示
每個標簽都顯示當前的粉絲數(shù)量,方便對標簽進行管理和營銷。
小彩蛋:為什么廣告投得越多,品牌死得越快?
我認為,“中心化媒介”時代衍生出了三個營銷特征:
1、 媒體和賣場是分離的,廣告不能馬上催生購買行為。
由于當年沒有電商渠道,只能去線下去采購產(chǎn)品。所以,廣告所追求的是讓消費者記住我的產(chǎn)品,等消費者走進商超購物時,是因為腦海里的廣告印象,而選擇這個品牌。
2、媒體單一,廣告可以通過重復強化品牌記憶。
我們常說80后是有共同回憶的一代人,就是因為80后的成長環(huán)境面對的是單一媒體、接收的是單一信息。我們看著射雕、還珠和春晚長大,自然也看著腦白金、七匹狼、恒源祥的洗腦廣告長大。由于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廣告可以通過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播出,讓我們牢牢記住。
3、封閉的信息環(huán)境下,品牌享有話語霸權。
因為我們的信息來源單一,所以我們缺乏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廣告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下不斷重復,就會達成洗腦效果。正所謂“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道理相同。
可以說,在中心化媒介時代,廣告方法論和文化大革命的宣傳理論是一樣的:在一個封閉環(huán)境下,通過不斷重復,產(chǎn)生洗腦效果。廣告的最終目的是讓消費者記住,讓消費者在其他時空購物時,回憶起產(chǎn)品的名稱和賣點。我們以往所有的品牌理論都是圍繞這個大背景而構想的。
什么是品牌?營銷理論上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在我看來,品牌的本質就是一種記憶術。我們把產(chǎn)品的所有復雜特點濃縮成一句廣告語,把企業(yè)的氣質描繪成一個鮮明的視覺LOGO,把冗長的產(chǎn)品說明書濃縮成一段15秒的TVC,這些都是為了讓你瞬間記住這個品牌。
所謂的品牌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其實都是品牌記憶基礎上的演化。如果說品牌理論就是一套記憶術,那么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各式各樣的品牌理論了。
USP理論:產(chǎn)品要提煉出一個核心賣點,方便消費者記憶。例如: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定位理論:人們無法記住第二名之外的東西,所以品牌要在一個新領域占據(jù)消費者心里的第一位置。例如:飛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
超級符號理論:找到一個人類社會共有的記憶符號,把它用在品牌之上,讓看到的人一下子就能記住和認知。例如,固安工業(yè)園區(qū),“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把“天安門”作為記憶的“超級符號”。
在互聯(lián)網(wǎng)到來之后,這一切都變了
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了我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我們進入了一個“去中心化媒介”時代,之前的信息傳播軌跡徹底變了:
1. 媒體和賣場合一,所見即所得。
電商渠道、新零售的崛起,我們看到廣告之后,點擊一下就可以鏈接到購買頁面。我們看到商品之后,掃一掃就可以了解他的各類信息,如果我們覺得產(chǎn)品好,或者干脆是包裝有意思,就可以發(fā)朋友圈曬一下。
2. 媒介碎片化,讓廣告難以產(chǎn)生重復效應。
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屏讀”時代,戶外屏、手機屏、電腦屏、PAD屏……還有屏內無數(shù)的應用軟件,以及軟件里不計其數(shù)的碎片內容。屏與屏之間、軟件與軟件之間、內容與內容之間,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割裂成渣。
3. 信息的透明化和流動化,消費者有了更強的判斷力。
曾經(jīng),每個廣告主最喜歡的廣告語的句式是“###,就選###”。例如,“送禮就送腦白金”。這類廣告語通過霸占某個領域的詞匯,從而占領消費者的一塊心智記憶。但今天,我們可以通過微信、搜索、電商評論迅速弄明白品牌是否在夸大其詞,品牌在消費者面前幾乎是裸體的。
但以上這幾個變化,還不是對營銷人最大的挑戰(zhàn)。 “去中心化媒介”帶給我們更大的變化并不是所謂的注意力碎片化,而是它改變了信息傳播的路徑。我們用一張圖來表達一下這種變化:
我們把中心化媒介時代的傳播路徑叫“中心簇”,廣告信息可以通過一個點輻射到所有人群;而去中心化媒介時代的傳播路徑是“節(jié)點網(wǎng)絡”,所有的信息變成了一座座信息孤島,這些孤島之間只有一個節(jié)點相連。
中心化媒介時代,廣告信息的傳播路徑是點—面,更側重“播”;去中心化媒介時代,廣告信的傳播路徑是點—點,更側重“傳”。這也是為什么企業(yè)開始注重口碑營銷,因為品牌會在“口口相傳”中崛起或者敗亡。
在這樣的信息背景下,企業(yè)再難以通過管理品牌符號和加大廣告預算去影響消費者決策,這也是為什么有人在唱衰定位等品牌理論,因為這些理論要在單一、封閉的傳播載體下,才能發(fā)揮最大效能。
信息的傳播路徑改變了,但大部分企業(yè)并沒有改變自己的營銷思維,只是把在傳統(tǒng)媒體上的廣告理論照搬到新媒體上,這就是“為什么廣告投的越多,品牌死的越快”的根本原因。我們曾天真地以為:視頻就是電視、公眾號就是雜志、門戶就是報紙……在交了幾年學費之后,整個行業(yè)才慢慢明白要轉變營銷思維。
人人秀原創(chuàng)文章,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ydok.cn/content-c3isqw